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新闻资讯     |      2024-04-28 00:17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铜川市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新格局、促进工业聚能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加快推进铜川市工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转型做出更大贡献,根据《陕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信系统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和动力源泉,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系统应对煤炭去产能、产业政策调整、治污降霾和新冠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攻坚克难、科学应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工业发展,全力实施稳煤增电救铝销水泥,稳固发展基石,大力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汽车及零配件、光电子集成电路、铝及深加工行业蓬勃兴起,建材行业面貌一新,中医药行业产业层次不断提升。“煤主沉浮”、一业独大的局面显著改善,多点支撑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比重由2015年的57.45%,提高到2020年的70%以上,“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大部分如期实现,促转型、调结构、增规模取得显著成效。

  “十三五”期间技改投资累计投入资金287亿元,实施项目66个,四大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成效显著。煤炭行业积极响应国家“三去一降一补”政策,主动关闭退出煤矿21处,去产能1058万吨,占到全省的33.3%和36%。适时出台《加快煤炭洗选产业发展的意见》,先后建成投运铜川海洋物资、宜兴达物资储运精洗煤、鼎兴精洗煤等14个清洁洗煤项目、设计产能达1300万吨,为煤炭行业注入了新动能。采煤企业下降到16户,户均产能由“十二五”末的53.22万吨/户,提高到2020年的100万吨/户。大力推进煤—电、煤—电—铝联产联营,煤炭就地转型率由“十二五”末30%,提升到“十三五”末55%,机械化综采率达到90%,智能监控系统全覆盖。电力行业积极推进华能铜川照金电厂利用发电余热向铜川新区、耀州区、新材料产业园区集中供热,替代燃煤锅炉52台、天然气锅炉191台,每年可减少燃煤约4万吨、天然气1635万立方米,减少烟尘排放117吨,氧化硫排放980吨,氮氧化物排放94吨。累计投资78.7亿元实施风光清洁能源项目11个,其中总投资35亿元的天兴、峡光光伏项目列入国家第一批光伏领跑计划,神华西草沟风电、华能苍坊坪等4个风电项目先后并网发电,清洁能源占比由0提高到“十三五”末的12.8%,累计发电量达到30.97亿度,减少煤炭消耗180多万吨,连续三年在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电解铝行业总投资120亿元的美鑫30万吨电解铝、30万吨预焙阳极、2×350KW自备电厂、120万吨配套煤矿等一揽子项目全面建成投产,采用国内最先进的500KA电解槽生产工艺,吨铝电耗下降30%左右,氟化物排放下降83%,粉尘排放下降85%,用工下降70%左右。水泥行业持续加大行业环保治理,累计实施了节能减排典型示范项目91个,水泥熟料均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全部完成脱硫脱硝改造,12条日产2500吨、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均利用窑尾余热发电。冀东、尧柏两条万吨线减量置换落地实施,生产工艺均采用目前最先进的二代熟料生产工艺,吨熟料原煤、电力消耗量下降30%,大气污染物降低50%,实现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标准化达到一级要求,至此铜川成为国内同时拥有第13、14条两条万吨级水泥熟料生产线的唯一地级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保卫铜川市“蓝天碧水”做出积极贡献,2016年铜川市荣膺“中国循环经济十佳绿色城市”、2018年荣获全国“绿色发展典范城市之首批生态型城市”。

  聘请国内一流团队高起点编制产业规划5个,出台产业扶持政策20多个(表1-1),制定优惠政策近500多条,大力发展新兴接续产业,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汽车及零配件、光电子集成电路、铝及深加工、新型建材、中医药产业蓬勃兴起,六大产业集群逐步壮大;汽车及零配件产业蓬勃壮大。按照“陕西制造、铜川配套”思路先后建成达美轮毂年产150万只轻量化铝轮毂(一期)、赛骏年产1万辆货车挂车及1500辆专用车、TBK年产1000万只刹车片等8个项目;汉德年产35根重型车桥、兆丰智能化工厂、德沃智达50万只钢制轮毂、力得年产100万套商用车制动器等16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现已具备年产150万只铝轮毂、1000万片摩擦片、200万件桥壳冲压件、年产10万件双金属制动鼓、50万只制动器、15万套重卡车桥生产能力,涵盖新能源电动车桥、铝轮毂、盘式制动器、汽车内饰、汽车线缆、铸锻件等多个领域。光电子集成电路产业全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积极推进工业园区特色化发展,出台《铜川市市级标准化厂房建设的意见》,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100万平米,高标准建成铜川光电集成产业园,依托7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引进光电子集成电路项目13个,澳威众创、澳镭激光等6个项目先后建成投产,澳威激光平面光波导分路器、激光器等系列产品成功出口美国,创造铜川市高端工业产品出口历史。雋美泰和柔性电路板、大直径磷化铟单晶衬底、天健九方毫米波系芯片、日月芯半导体测封、氮化镓第三代半导体外延片开发等6个项目落地建设。铝深加工业产业链不断延长。大秦、铭帝、世茂铸铝先后建成投产,大秦铝业被授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通过国家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具备1-8全系铝合金生产能力;全国建筑铝型材二十强铭帝铝业总部由兰州迁移铜川市,2019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西北建材基地重焕新颜。定位西部新型建材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绿色新型建材,欧克建材、伟力凯恩、天成保温、聚新岩棉、凯利金保温玻璃、陕建工2条无石棉硅酸挂板等29个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大力发展环保机砖、机制沙项目,年可消化废弃矸石100多万吨,机制沙产能达到1000万吨,电厂废弃石膏、煤灰全部转化,产品由原来的水泥、骨料,延伸至装配式建筑、铝制门窗、外墙保温材料和内外饰墙板等五大类产品。中医药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围绕“药王品牌”,积极打造中医药康养产业,陕西方舟制药二期、兴盛德药业、百年寿药业等3个中医项目相继落地投产,天一秦坤中药颗粒、新丰禾灯台叶总生物碱及胶囊新药、千禾易道植物前处理提取、集吉晟沅生物制药等8个中医药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1)

  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企业创新日益活跃,产学研合作项目持续涌现,工业发展动力日渐增强。企业研发载体不断涌现。“十三五”期间,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两批8家。累计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2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达到3个,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35家,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8家,企业技术中心逐步成为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主要载体。铭帝集团、秦瀚陶粒砂公司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引进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30家,落地大数据应用等院士工作站11个。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平台16家,引进科技成果116项,落地企业30户。科技成果转换稳步增长。围绕航空航天装备、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链设立重大科技项目226项,转化应用重大科技成果项目89项,开发新产品近200项。完成专利申报1196件,取得专利授权556件。铜川“丝路卫星”星座首发星“智星一号A星”成功发射。

  “十三五”以来,铜川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改造项目加快实施。安川机电等装备制造企业引进智能化数控加工及检测设备,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达美轮毂公司获批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东铭、铭帝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核定。华能铜川照金电厂、西安重装铜川煤矿机械有限公司获批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核定,累计培育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和贯标示范企业10家。全市3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采用了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市级工业园区全部实现高速宽带网络覆盖,规上企业光纤宽带接入率100%。开通5G站点607个,市域内园区5G信号全覆盖。耀州区(新区)被认定为首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耀州区大数据产业园获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冀东水泥数字化生产线获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平台项目。

  “十三五”期间,铜川市大力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模式,实行能耗总控,能源利用率持续提升。污染防治更加有力。2016年以来,全面推进水泥、电力低氮燃烧改造、脱硫脱硝除尘系统升级改造,完成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246户,其中实现升级改造88户。循环经济体系初步建成。形成了煤—电—铝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构建了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特征的循环工业体系。绿色工厂培育实现零突破。积极推进绿色园区、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建设。2020年,声威建材获批成为铜川市第一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十三五”期间,以招引和落地特色项目为支撑,打造八大特色产业园区,成为带动全市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重点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全市建成新材料、王家河等8家特色工业园区,均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成为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园区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已形成新材料产业园的光电子新材料,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铝深加工,高新区的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绿色食品,耀州窑文化基地的先进陶瓷等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正在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铜川新区,将成为全市工业经济产业集群培育的重要载体。

  同时也要看到,铜川市工业经济总量、增长速度以及非公经济占比还没有达到预期,与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新兴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表现为产业链上单点突破,企业不大不强,带动能力较弱,产业链体系化程度不够。二是新旧动能转换亟待加快,传统产业占规上工业比例仍超过六成以上,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产业缺环较多。三是工业园区整体规模不大,产业集聚程度不高,整体竞争力有待增强。四是传统产业面临宏观政策调控压力较大,工业持续增长动能不足。

  全球经济环境不稳定性与科技蓬勃发展形成历史汇,对铜川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机遇。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紧迫,不仅对铜川嵌入世界产业分工、利用全球资源带来新挑战,更是倒逼铜川高耗能高排放工业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和价值链中高端延伸,以应对外部环境多变带来的冲击。同时,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进入应用拓展期,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核心工艺和关键技术持续突破并加速外溢,为铜川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新旧动能转化创造了难得机遇。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铜川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在新时期展现新担当。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求工业跟上消费升级步伐,精准匹配国内多层次需求。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工业领域而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实现供求动态平衡。在新阶段下,工业依然是铜川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更是推动铜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必须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保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合理比重,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并向中高端迈进,更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红利持续释放,陕西擘画追赶超越新图景,为铜川加快做实“陕西制造、铜川配套”带来新契机。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等6个方面提出了36条举措,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了部署。各部门一系列具体落实政策和地方实施方案相继落地。陕西省正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加快转换经济发展动力,致力构建优势产业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服务业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同时提出推进关中协同创新融合,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铜川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集聚省内创新资源和制造能力,以“陕西制造、铜川配套”“西安研发、铜川转化”“关中建设、铜川增材”为战略,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落地、大抓环境,着力构建铜川现代化工业新体系,为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做出铜川贡献。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总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以工业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和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为突破口,着力构建“433”现代化工业新体系,深入实施“1010”工程,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将铜川市打造成为中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谱写“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2)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3)

  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构建创新平台集中、创新人才集聚、企业活力迸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加速创新成果在铜川转化,不断为工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坚持质效优先。着力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打造铜川优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打响铜川品牌;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益。

  坚持融合发展。着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步伐。加快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产城融合步伐,构建集约、高效、安全的产业发展生态。

  坚持绿色转型。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产业结构低碳化、制造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探索绿色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坚持协同开放。把区域协同和开放合作作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立足自身优势深化与周边地区产业合作,携手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积极承接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步伐,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提升工业发展能级。

  到2025年,工业保持较高速度增长,总量持续壮大,以新兴产业为引领的“433”现代化工业新体系初步成型,重点领域产业链条化发展成效初显,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建成,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企业活力不断迸发,涌现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产业园区特色更加鲜明,成为关中先进制造业大走廊重要增长极。

  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工业总量保持较快增长,工业对全市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显著。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4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达到9%以上。

  产业结构实现新蜕变。到2025年,新型支柱产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新兴未来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成效显著。规上工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23%以上,非能源产业占全部工业比重增长达60%。

  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到2025年,企业主体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25%,培育具有较强协同创新能力的国家级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机构15个。

  两化融合再上新水平。到2025年,全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居全省前列。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0%,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ERP普及率达到60%。

  绿色集约发展取得新成效。到2025年,主要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用水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率降低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目标。

  到2035年,形成适合铜川城市能级提升的工业新体系,创新成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新兴产业成为支撑铜川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实现从资源型产业主导到非资源型产业引领的接续转换,成为中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典范。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4)

  以提升产业集群建设能力为主攻方向,坚持引进与培育结合、制造与研发并重,聚焦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重要园区建设,以设计和研发为先导,以基础材料生产为基础,以电子元器件生产、芯片制造和封测为核心,以软件服务为延伸,推动铜川光电子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化、链条化、多元化发展,加快创新、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推进光电子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建设。到2025年,力争打造光电子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光电子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全市光电子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

  基础材料。加快大直径磷化铟单晶衬底研发制造,重点发展以磷化铟为主的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多晶、单晶材料。大力发展应用于集成电路、印刷电路板等领域的光刻胶、掩膜板等基础材料。积极发展氮化镓、碳化硅、氧化锌等先进半导体材料,为下游电子元器件、芯片制造等生产提供多样化材料支撑。

  电子元器件。大力发展光学分路器、波长扫描激光器、波长选择激光器、波分复用器、光纤接口组件、环形器、有热和无热阵列波导光栅、窄线宽激光器、超宽带激光器、波长可调激光器等光器件产品,重点发展单面、双面及多层柔性线路板、软硬结合线路板、晶体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加快发展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放大器、调制器、继电器、三极管、陶瓷滤波器、硅基薄膜体声波谐振滤波器、传感器、液晶显示屏模组等多类型电子器件,积极推动电子元器件生产向微型化、高性能化、集成化、环保节能方向发展,着力推动电子元器件贴装加工项目,持续扩大电子元器件生产规模。

  ①芯片设计。依托现有芯片规模化生产能力,着力提升自主设计研发能力。围绕人工智能、通信、智能传感、大数据、汽车等芯片应用领域,积极布局模拟芯片、数字芯片等产品设计。

  ②芯片制造。大力发展半导体激光器芯片、二极管芯片、半导体增益芯片等基础性产品。重点发展磷化铟、砷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工艺的毫米波芯片。支持企业联合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协同推动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氮化镓的毫米波芯片制造,提升参与硅基毫米波芯片生产能力。逐步开发模拟芯片、数字芯片、存储器芯片等各类产品,提升商业级、工业级、军品级、汽车级等芯片生产能力。

  ③芯片封测。加快发展涵盖指纹识别、音视频处理、电源管理等领域的芯片封装前晶圆测试、芯片封装和芯片封装后测试。

  软件服务。依托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商业航天城,重点发展面向不同工业场景的工业数据分析软件系统,建设热存储大数据中心、蓝光温冷大数据中心,加快发展航天大数据、卫星遥感大数据、政务服务、企业上云等相关服务。积极布局面向汽车电子、电子设备、仪器仪表、智能装备等领域嵌入式系统软件、中间件的定制化开发。依托西安交通大学铜川物联网绿色发展研究院、阿里巴巴集团等机构单位,发展能源综合管理、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电子商务等服务。

  加快引进一批重点企业与项目。以配套省集成电路产业为导向,完善招商引资配套政策,通过提供标准化厂房、减免租金、税收优惠、运用市光电子新型技术产业发展基金等配套措施,加快引进生产规模大、行业技术领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做强电子元器件、芯片制造与设计等领域。支持金融机构为重点项目落地提供配套、投资、债券、租赁等综合金融服务。加快推进铜川光电芯片制造产业园、天健九方毫米波系芯片及应用系统生产线、光学元件和电子元器件精加工、日月芯半导体测封等项目,持续跟踪项目进展,为项目早日投产达产做好配套服务。

  积极培育本地企业。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光电子集成电路产业分库,通过市光电子新型技术产业发展基金、科技创新奖励等措施,鼓励企业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配套。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光电子集成电路企业的融资力度,支持企业通过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各类债券等方式进行多渠道融资,做大做强本地企业。

  完善光电子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光电子产业园建设进程,完善物流运输、水、电、气等配套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园配套和服务企业能力。加快建设园区休闲中心、医疗机构等基础生活配套设施,加强园区与铜川新区交通联系,塑造留住人才的良好生活环境。探索对光电子集成电路企业使用“标准地”制度,对已入驻和计划引入企业科学设定年土地产出、年土地税收、环保等标准要求,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建立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澳威国家瞬态光学重点实验室特种激光研究中心、陕西省先进光学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西安光机所等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光电子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建立协同创新合作与产业深度对接机制,充分利用高校院所在光电子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资源,解决铜川企业在产品研发中存在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国内光电子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区相关企业、高校院所的合作,通过园区推介、产品博览会、产学研对接等多种渠道引进和利用省外创新资源。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5)

  抢抓汽车及零部件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机遇,以陕汽、比亚迪、吉利等整车制造企业和汉德车桥、法士特等一级配套商为龙头,打造动力系统、底盘类、汽车电子重点配套领域,建设绿色铸锻件产业园、绿色环保表面处理基地、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集聚区等基地。到2025年,力争打造成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建成国内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产值突破80亿元。

  ①燃油车零部件。围绕“千亿陕汽”战略部署,重点发展重中轻型汽车车桥与零部件两大板块,实施车桥系统技术升级和扩能改造,加快向中轻卡、客车等变速器、缓速器领域等领域延伸。积极布局重型车桥、汽车标准件、锻造铝车轮、刹车、冲压件等重点领域。以铜川新区为依托,加快发展重型车桥锻件、铸件加工、电动车桥制造等车桥零配件。积极发展玻璃升降器、汽车音响等车身附件类,、仪表等电子电器配件,散热器、车用空调等空调及排气系统,以及轮毂、传动轴、转向摇臂及商用车底盘铸件等零部件。探索发展中小缸径车用发动机缸体和缸盖加工、发动机装配、涂装和检测柔性系统。围绕5G物联网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探索发展毫米波高铁防撞雷达、旋转变压器远程监测系统,光子光通讯及激光雷达等。

  ②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池领域:重点发展氢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车载系统及电堆系统装备等零部件,高端铝基板及新能源汽车板、汽车充电桩等零部件。电机领域:大力发展永磁同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轮边直驱减速器、专用驱动电机等先进机电产品。电控领域:发展电机控制系统、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等产品。

  ③特种车辆。发挥铜川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配套优势,重点发展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环保专用车、景区及园区专用车、观光车、气态液态专用车、特种车、低温专用车、环卫车、执法车、消防车、电动货车、电动轻卡等,形成从研发到售后的完整产业链。抓住国家扶持新能源汽车机遇,探索发展纯电动和氢燃料新能源客车整车制造。

  完善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基地建设。依托高新区、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集聚区、商用车轮垂直配套基地等产业基地,全面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载体建设,孵化、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汽车及零部件高科技企业。以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为招商重点,采用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加快引进玲珑轮胎等骨干企业。与西安、咸阳、宝鸡等地建立承接合作关系。在铜川市工业用地范围内,优先支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建立铜川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发展协调机制,加强上下游企业协作,加快形成汽车及零部件各园区基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格局。利用好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各类政策资金,支持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发展。

  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协同创新平台。围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与陕汽、法士特等企业以及相关企业创新机构和高校院所合作,搭建铜川汽车及零部件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建立配套企业全程参与的技术研发体系,支持配套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升级。

  搭建汽车及零部件信息服务平台。探索组织成立铜川汽车及零部件协会,为行业相关企业开展专业化的政策咨询、人才服务、营销服务、技术交易、采购服务、会展招商等综合信息服务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实现资源充分共享。依托技术研发、生产过程管理信息化资源,对现有技术协同管理平台和供应商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升级,加快陕汽配套商技术生产协同平台搭建,实现供应商协同开发、订货采购、物流配送等协同管理功能。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6)

  以省内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绿色建材产业需求为导向,以铝基材料、镁基材料、碳基材料、复合新材料为发展重点,以精深化、多样化为方向,着力拓展下游应用领域,为陕西制造提供材料保障。到2025年,力争打造成为具有铜川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建成全省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

  ①铝材。围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产业需求,以铝板、铝棒、铝带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铝箔、铝线为主,发展铝锂、铝铜、铝镁、铝镁硅、铝锌镁等铝基材料。重点发展高精板带材、中厚板材等高附加值铝产品、高端装备用的定制化铝基产品等。

  ②高性能铝合金。围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发展需求,积极开发高性能铝合金品种及大型铝合金材加工工艺及装备,重点发展高纯氧化铝和电子铝箔等产品。发展航空航天装备用铝合金中厚板、高性能铝合金半固态胚料及零部件、涡轮发动机压叶轮材料。以填补铝锂合金国内生产空白为方向,加快开展2、7系铝合金及铝锂合金、镁锂合金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③铝合金制品。围绕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建筑材料、航空航天装备等产业需求,依托原材料(铝土矿、阳极炭块、氧化铝)资源,大力开发轨道交通零部件、机电设备配件、可焊接铝合金薄板、高压超薄铝箔等深加工产品。加快生产高端节能建筑铝型材,开发建筑铝合金模板、彩铝板等绿色建材产品。以轻质、高强、耐腐蚀、耐疲劳、大规模为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机电用铝合金制品,重点发展汽车用铝材、航空用铝材等领域。着力引进铝锻压件厂商,积极发展汽车底盘用铝锻件。以美鑫铝镁生产线为基础,深化发展轿车车身及零部件用铝板带。加快发展轮毂、缸体铸件、座椅和方向盘等铸铝产品,引培半凝固铸铝等高端铸铝产品。开发车用铝合金零部件的铆接、焊接工艺。

  围绕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装备发展需求,依托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等机构,研发生产RS66和Mg-Gd系高强韧镁合金和Mg-Li-RE系高强、超轻、超塑新型镁合金。重点发展高强韧镁合金及加工材料,高强高导、耐磨耐疲劳、高阻尼、高弹性抗蠕变等特殊性能的镁合金及加工材料。积极发展高端装备用的定制化镁基产品,稀土镁合金材料产品球化剂。

  ①碳纤维。围绕全省电气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市场需求,加快布局高性能聚乙烯、高性能聚丙烯深加工领域,加快推进碳纤维生丝、汽车碳纤维刹车衬片、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零部件、成品等下游制品开发及产业化。

  ②石墨烯。围绕电气装备、环保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需求,加大微电子、超级电容器、透明导电薄膜、导热材料、复合材料、超级催化剂、电线电缆以及环保产业等领域石墨烯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延伸发展石墨烯触摸屏,石墨烯显示器,防辐射、防紫外线、抗菌高端服饰,高性能塑料管道、防腐涂料,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发展石墨烯/硅复合电极材料、锰酸盐系、富锂锰基等正极材料,碳基、硅基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等配套材料。

  ③烯烃。配套全省汽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市场需求,前瞻布局超薄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等高附加值聚烯烃塑料相关制品。发展改性塑料及高端聚烯烃薄膜、纤维、管材。

  搭建新材料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依托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和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及专业服务机构,吸纳科技优势资源,联合筹建轻型材料(铝业)研究院、省级铝基新材料创新中心、国家(陕西)铝及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陕西)铝型材及门窗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形成为全行业服务的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推进铝镁等新材料基础研发,增强产品检验检测能力。

  建设轻质材料供应基地。支持美鑫扩大电解铝产能、新上高纯铝项目,推进铝基材向高端化方向发展。依托铝液直供成本优势,围绕省内整车企业及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产业轻量化材料需求,推动铝合金产业向铝锂、铝镁、镁锂等高端轻质合金方向发展。依托聚烯烃上游材料和铜川电力、土地、人工成本优势,加快推进首启、恒神、天策等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落地,力争建成西北最大的轻质材料供应基地。建设热处理可强化铝合金中厚板生产线、铝合金锻造生产线及铝锂合金中厚板生产线。

  推进新材料行业企业创新。支持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快培育本土新材料龙头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的创新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联合科研院所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攻关力度,推动创新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支持石墨烯领域高校和科研院所来铜川转化创新成果、创办企业。

  推动新材料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开展重点材料应用示范保险补偿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险种,通过保险补偿机制支持铝基、镁基、碳基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降低下游用户使用风险,突破“不敢用、不好用”瓶颈。推动新材料与关联产业联动发展,围绕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生物医药等省重点行业应用需求,建设新材料产业联盟和应用平台,为下游企业提供新材料解决方案,实现材料与终端产品同步设计、系统验证、批量应用与供货等多环节协同促进。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和数值模拟技术来实现材料制备工艺与性能间复杂非线性关系的拟合和预测,进一步优化汽车用铝板、铝带和铝型材的加工工艺。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7)

  以高技术陶瓷作为主攻方向,强化陶瓷生产工艺环保化、生产过程标准化与产品绿色化,坚持创新与制造并重、扩规模与提品质并举,进一步加快陶瓷产业聚集,加快陶瓷产业高端化、体系化、品质化发展。到2025年,力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先进陶瓷产业集群,建成西部地区领先的陶瓷产业基地,产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

  特种陶瓷。重点发展先进陶瓷复合材料,大力发展航空航天耐高温部件、新能源汽车陶瓷继电器、陶瓷温控器、陶瓷壳体、轨道交通无机陶瓷涂料、覆膜陶瓷管、多孔陶瓷膜、陶瓷牙、陶瓷人工骨等与航空航天装备、新能源汽车、医疗等关联的功能陶瓷。重点发展陶瓷柱塞、陶瓷泵芯、陶瓷阀芯、陶瓷活塞、陶瓷轴套、陶瓷吸盘、微孔陶瓷等碳化硅陶瓷。大力发展蜂窝陶瓷、耐热陶瓷、不含铅环保陶瓷、高韧性陶瓷、铁电和反铁电陶瓷、压电陶瓷、电解质陶瓷、半导体陶瓷等特种陶瓷。着重发展可发育、可吸收等生物陶瓷。

  传统陶瓷。加快发展保健瓷、玩具陶、骨质瓷等日用陶瓷的个性化定制模式。积极发展微晶玻璃陶瓷复合砖、金刚超平釉瓷砖、高档抛光砖、仿古砖和艺术质感墙砖、仿石砖、瓷质广场砖、陶瓷渗水砖、耐磨砖等建筑陶瓷,打造拳头产品。支持生产微粉印花、渗花、大颗粒等环保型瓷质砖。

  强化先进陶瓷领域骨干企业培育。鼓励有条件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鼓励大型陶瓷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窑炉,提高产能利用率,提升小企业产品品质。加强陶瓷生产装备研究,特别是数字化制造、先进窑炉和陶瓷机械等相关技术开发,促进科技进步和节能减排。引导中小企业向陶瓷原料、陶瓷机械、窑炉、包装、物流等上下游配套领域延伸,加快打造陶瓷全产业链。

  提升耀瓷品牌形象。将耀瓷文化底蕴转变为先进陶瓷产业增长势能。紧抓耀瓷产品版权登记,维护耀瓷产品版权,推进“耀瓷”品牌宣传,以耀州瓷烧制技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引领,争创全国产业集群(陶瓷)区域品牌示范区。通过筹办“一带一路”耀州窑国际陶瓷博览会、举办具有影响力的陶瓷艺术展览、制作“耀州窑”宣传纪录片、设计“耀州窑”标识、组织陶瓷企业参加国内外陶瓷技艺比赛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宣传耀州瓷。充分利用“互联网+”营销模式,建立耀瓷小镇“瓷韵空间”线上线下全国销售平台,拓展线上电商和跨境交易,展销各类陶瓷产品。

  加快推进陶瓷产业集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烧成中心、模具中心、泥料中心,推动传统陶瓷工艺、材料不断升级。加快耀州窑文化基地等陶瓷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模式,实施全产业链招商,加快引进符合铜川产业发展导向、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陶瓷行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8)

  以“扩规模、提层次、强配套”为主线,立足区域市场需求,积极承接装备制造业转移,培育壮大能源采掘运输装备、工业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到2025年,初步形成特色明显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建成省内具有影响力的高端装备产业基地,高端装备产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

  能源采掘运输装备。立足本地需求,围绕采掘设备、输送成套设备、洗选设备等煤矿机械设备,重点发展、井下采掘设备及配件、磁选机、除铁器、防爆开关液压支架、乳化液泵站、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皮带输送机、机电产品等零部件。探索布局矿产采掘设备、筛分设备、输送成套设备、洗选设备和胶带输送设备等煤矿机械整机设备。围绕履带起重机、建筑塔机、高空作业车、非开挖机械等整机产品配套需求,优先发展液压泵、液压阀、、液压油缸等关键零部件,重点发展控制技术、高压开关操作机构等技术与产品。

  铸造件。以绿色铸造产业园和表面处理园建设为契机,重点提高铸造件的生产能力和绿色化水平。重点发展发动机缸体、变速箱、减速器壳体、制动轮毂、前后驻车盘、重卡整体桥壳、转向摇臂及商用汽车底盘等汽车及零部件铸锻件,引进优质金属涂层环保关键技术装备。积极发展高载能铸锻造部件、航空航天装备、包装产品、内饰外装部件、模具标准件等。加快发展具有传感温控功能的冲压模具、压铸模具,具有温控功能、注塑参数及模内流动状态等智能控制手段制造的注塑模具。

  工业机器人。积极对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微电机研究所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设机器人研究实验室和制造生产线,在丝杆、主轴、转塔、刀库等核心部件方面做好技术攻关。围绕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装备、汽车等产业需求,重点发展机器人本体制造(机座、手臂及腕部等)、塑料及铝合金零部件。瞄准国内外机器人产业链骨干企业开展精准招商,谋划发展焊接、仓储、包装、码垛等机器人。探索发展关节型机器人、SCARA机器人和直角座标机器人等机器人整机,伺服精密行星减速机、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及控制系统、驱动器、机器人用焊机、切割机等关键零部件。

  实施装备改造升级行动。面向专用装备制造、电力及能源机械、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推进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智能化改造。开展市级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试点示范工程遴选工作,持续推动高端装备重点领域企业“机器换人”,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生产水平。引导企业对标装备制造业先进技术,推动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转变,提高装备制造的专业化、标准化和流程化水平。

  进一步强化高端装备配套能力。以提高装备制造业零部件配套为主攻方向,逐步强化高端装备零部件的配套能力。依托高新区、绿色铸锻件产业园等园区和骨干企业,支持整机与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同步研制,提升高端装备整机配套能力。在能源采掘运输装备、铸造件等领域,逐步释放本地市场,拓展完善高端装备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以规模化带动高端化,进一步增强铜川在关中城市群中高端装备的配套能力和竞争力。

  打造西部特色高端装备基地。以南部产业园和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主要载体,通过“高新技术升级+布局优化+产业链延伸”的思路,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打造高端零部件及装备产业园绿色制造产业基地。积极对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进一步强化创新要素集聚,支持高端装备领域产学研合作,提升高端装备制造自主创新能力,引培结合,逐步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9)

  以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和管理创新为导向,围绕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链目标,带动上下游发展,将航空航天装备产业打造为“十四五”时期铜川转型升级亮丽名片。到2025年,初步建成铜川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集群,打造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基地,航空航天装备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航空装备。面向无人机,重点发展无人机机电系统、航电系统、机体制造等零部件和技术,加快发展工业巡航、检测及农林喷洒无人机、油动无人直升机、卫星互联网测控无人机,积极布局军民两用无人机制造、小型航空涡喷发动机及飞行器整机研产。重点发展引头系统、惯导、球形吊舱和观瞄器具等航空器、导弹等零部件加工制造。

  航天装备。重点布局卫星制造、卫星测控、卫星组网、终端成果应用等领域,制造发射铜川“丝路卫星星座”,加快布局发展航空离散光纤液位传感器、新型激光雷达管理移动平台,引进和建设国内首条高分辨率亚米级卫星智能化生产线、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生产线U立方星平台,实现微小卫星制造标准化、模块化和软件化。重点发展固体火箭发动机、姿态控制发动机及特种发动机等军工产品,突破快速响应动态载荷模拟加载、固体火箭发动机冷试车快速建压等技术,布局发展火箭整装、商业火箭发射等关键零部件制造及轻量化零部件生产线,建设快速响应、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载火箭生产线。

  地面配套设备与系统。重点发展地面运输、起重装卸、地面检测、发射用电气设备、推进剂贮存和加注等商业航空地面设备。加快发展航天器在轨管理、运行控制、碰撞预警等测运控业务。重点布局发展主控站、地面天线及通讯辅助系统相关零部件和技术。积极建设测控及数据接收系统、高速数据传输系统、预处理系统、卫星地面定标场以及大数据应用系统等基础设施。

  强化创新资源招引。发挥好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铜川卫星应用产业院士工作站、谢赫特曼诺贝尔奖(铜川)新材料研究院等创新资源优势,有序推动铜川航空航天装备产业联盟组建。积极承接军工院所技术转移,加快引进卫星平台、星上载荷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丝博会”、中国航天大会及中国国际通用航空航天大会,大力推介铜川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及合作交流力度。

  加快完善产业链布局。积极对接西飞集团、中航西控等大企业,承接西安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配套项目,大力引进发展航空航天装备零部件配套工程。在卫星研产、卫星组网、卫星测控、航天动力、卫星应用等领域,实现从单点突破到链条延伸。加大对星邑空间、电鹰科技、灵动飞天等拥有核心技术、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力度,完善航天振邦航空和民用零部件项目上下游配套。建成深蓝航天、灵动飞天等民营运载火箭项目,打造国内火箭发动机试车基地。

  打造中国(铜川)商业航天城。以推动中国(铜川)商业航天城建设为重点,招引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在铜川落地。以航天城建设为契机,依靠航发西控发动机控制系统、航天振邦精密机械加工等重点项目,重点发展商用航空航天装备、卫星导航测控服务、卫星通信应用及卫星遥感应用。在铜川加快建设中国商业航天科技研发、中国商业航天成果转化、中国商业航天会展科教等基地。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10)

  以光伏、风电为着力点,以氢能为突破口,以新能源发电应用为核心,以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为带动,以新能源发电系统工程服务为延伸,集聚国内外资源,着力瓶颈、培育企业、完善产业链、拓展应用空间。到2025年,力争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培育形成产业链完整、产业集聚与规模优势明显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光伏。重点发展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生产,积极发展多晶硅锭、多晶硅片生产。加快发展单晶硅电池片、多晶硅电池片等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积极发展并网光伏逆变器、离网光伏逆变器、蓄电池充放电、太阳能跟踪装置、便携式控制逆变一体设备、光伏智能汇流箱、光伏电站监控设备等光伏系统配套产品。积极布局光伏电站运营管理系统,提供大型及分布式光伏电站数据采集,电站监控、运维运营的全套监控管理。

  风电。加快发展风电带动叶片、底盘、机舱等关键零部件生产和配套,积极布局风电场功率预测、风电机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风电场远程监控等系统。大力发展大功率双馈式和直驱式风电机组,重点发展分布式风电。积极布局风电产品标准检测认证服务、风能资源评估服务、风电场设计及建设服务、风电场验收及后评价服务、风电场智能云服务。探索布局数字化风力发电场调度控制技术和并网控制系统。

  氢能。按照由点及面、由专用向公用、由城市向城际发展的思路,合理配套、适度超前推进加氢站布局建设。重点支持加氢站氢气压缩机及成套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开展燃料电池电堆核心部件的研发和生产,重点突破长寿命低铂高性能膜电极、高性能低成本金属双极板、高活性催化剂等部件和材料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实施氢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和零部件配套本地化战略,积极谋划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用车、叉车、清洁车等整车制造。

  推动“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推动新能源生产智能化,鼓励建设智能风电场、智能光伏电站等设施及智慧运行云平台。推进新能源消费智能化,开展绿色电力交易服务区域试点,建立绿色能源交易平台,探索能源消费新模式。探索建立“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侧”多元化交易模式,由政府牵头,与电网公司合作建立绿色电力交易平台,政府部门在平台上发布可再生能源需求电量和挂牌电价,发电企业自愿竞标,绿色电力通过交易平台进入供电大网,由电网公司根据用户需求统一分配电量。

  建立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本地风电、光伏、氢能企业,建立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突破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推进风电装备、光伏组件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积极参与新能源领域国家标准的研究和制定,鼓励企业申报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打造区域重要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基地。加快推动国内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品牌过硬的企业与本地企业开展产能合作,提升本地企业技术研发及生产能力。

  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示范。扩大光伏领跑技术基地效应,鼓励应用先进技术,推动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以光伏基地建设为契机,推动光伏+设施农业、旅游、扶贫等领域应用。开展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物流车示范项目建设,构建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运营专线,稳步推进氢燃料物流车、叉车示范运营,探索推广氢燃料电池物流配送车和重型载货卡车城际应用,构建清洁化、智能化的氢能物流交通体系。开展光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在铜川风光储互补多产融合新能源基地探索实施铜川能源“氢电互换”工程。推动氢能农业应用领域示范项目,在耀州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开展氢能装备以及氢气在作物种植、水产养殖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11)

  以传统中药、现代医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为重点领域,以做强生物医药产业产品品牌、增加产品种类、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为主要手段,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到2025年,初步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产业链集聚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省内具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实现产值50亿元。

  ①中药材。大力发展党参、黄芩、丹参、柴胡、连翘、黄芪、黄精、金银花、艾草等道地大宗中药材,推动中药材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着力培育白芨、珠子参、重楼等特色、濒危中药材,推动中药材种植特色化、规范化发展。加大优质原料供应的保障力度,大力发展中药材粗加工。

  ②中药饮片。依托陕西兴盛德药业、百年寿药业等龙头企业,以宜君现代医药产业园为载体,推进饮片产业高端化发展,以标准化、规范化推动中药饮片产业大发展。稳步推进灵芝等精选中药饮片、三七粉等直接口服饮片、丹参粉和黄芪粉等新型中药饮片生产。推广应用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全过程的智能化控制技术、外来有害物质控制技术和安全贮存技术等,加大对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

  ③中成药。稳步推进蜜丸、水丸、冲剂、糖浆、膏药等生产。加快发展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系列产品。以“治未病、治慢病、治老年病”为方向,进行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病创新药研发,开发一批有效成分基本明确、作用机理基本清楚、剂型先进的中药新药。针对名优中成药大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加大对传统中成药的改造升级,重点发展提取、纯化、分离技术,推广应用缓控释等新型制剂技术,提高药效,扩大新的适应症。

  现代医药。推动化学创新药仿制和研发。加快推进通用名药原料药、重大创新药原料药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症状治疗等精神神经疾病药物。依托集吉晟沅生物制药,推进尿激酶生产。推动抗体类生物药的研发与生产。

  医疗器械。围绕灸疗设备、拔罐设备等中医治疗设备及针灸针、小针刀等中医器械进行研发生产。围绕牵引治疗、步态训练等领域,重点发展康复训练器械。依托西安交通大学铜川物联网绿色发展研究院,积极研发生产计步、心率和血压监控设备等可穿戴健康管理类设备。

  保健食品。依托“药王”品牌,借鉴养生之道,加快中医药与食品、保健品等融合创新。大力发展方便米饭、速食粥、蔬菜饼干、儿童营养饼干、无糖低热量饼干等风味多样、营养强化的方便休闲食品。重点发展非浓缩还原果汁。加快发展苹果醋等果汁饮料、柿子酒等果酒。

  推动食品药品原材料种植规范化发展。建设道地大宗药材的良种繁育基地、种植养殖基地,建立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食品药品原材料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病虫害健康、农残重金属控制、精细生产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发展食品药品原材料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的运行模式,实现由分散化生产向组织化生产转变。

  推进生物医药企业生产智能化升级。探索自动化控制为主的设备解决方案,推进食品药品生产装备智能化,鼓励企业应用先进数控技术改造现有制药装备,加快工控系统、智能感知元器件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开发中药处方代配代煎信息化智能控制系统,规范中药配方、煎药操作,实现中药代配、代煎全过程的远程监控和可追溯。加强食品药品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推进食品药品生产过程管理智能化,鼓励企业建立制造执行(MES)系统、资源管理(ERP)系统、财务及成本管理(FCM)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等。开展制药企业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示范。

  加强特色医药品牌化打造。加强医药品牌挖掘培育,鼓励医药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品牌,培育一批特色鲜明、需求旺盛的代表性品牌。加强医药品牌运营,加大特色医药品牌市场推广力度,加快彭祖故里、“宜君党参”品牌走出宜君、走向全国。充分利用“药王”品牌,实施一批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项目。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提高中药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铜川在中药领域的整体形象。

  加大中药材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中药材种植技术规范和中药材采收加工技术规范,对中药材采收年限、采收时间进行规范。建立中药材等级标准。建立中药饮片炮制生产技术规范,构建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体系。开展中药饮片特色质量识别关键技术、中药饮片等级标准研究。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12)

  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推动全行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提升,大力发展高端水泥、装配式建筑、新型墙体材料等重点领域。到2025年,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西部绿色建材产业集群,建立国内重要的建材产业基地,产值突破200亿元。

  ①高端水泥产品。重点发展中低热水泥、抗硫酸盐水泥、油井水泥、无磁水泥、核电站专用水泥、地热水泥、海工水泥等高标号的专用水泥、特种水泥等产品。

  ②新型水泥基建材产品。加快开发复杂地址环境下固井自修复水泥基材,大力发展轻质粉刷砂浆、保温板专用粘结砂浆、保温板专用抹面砂浆、聚氨酯水泥基复合板等满足轨道交通用道桥混凝土结构超快修复水泥基材料。

  新型墙体材料。加快研发生产水泥发泡外墙保温装饰一体板、水泥发泡复合隔墙板、活性炭墙体、石膏砌块、陶粒砌块、气凝隔热材料等轻质墙体材料。重点发展新型保温绝热材料、建筑防水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大力发展不燃、防火耐火、隔热性能好、耐水浸泡不散、环保、轻质、隔音的水泥发泡防火门芯板等防火防灾建材。加快发展轻质墙板、预涂装饰板、外墙保湿一体板等无石棉纤维增强硅酸钙板系列产品的研发制造。推广外循环生料立磨技术、新型水泥熟料冷却技术、利用高热值危险废弃物替代水泥窑燃料综合技术等,开发节能、环保、高强、轻质的功能性建材产品。

  装配式建筑。加快发展叠合楼板、内外墙板、楼梯阳台,发展全钢结构预制、钢筋混凝土预制等装配式建筑,提升装配厨卫装饰等构配件生产规模。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配套门窗、集成厨卫、板材以及施工设备、机具等产品。不断提高铝模、全现浇、全钢爬架、PC构件等工艺水平,加快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通用化、高效化发展。

  加强建材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制造。依托重点企业加快建设集矿石破碎、粉尘收集、废水处理、物料储运、智能监控、环境检测等于一体的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工厂。支持企业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开发并利用适用技术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推广适用于建材的能源梯次利用技术装备,推进能源、环境、节水合同管理,降低建材产业能耗和排放水平。

  开展绿色建材标识评价和消费引导。督促建材企业按绿色建材要求转型升级,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建材产品。积极组织优秀建材企业率先创建星级绿色建材。建立绿色建材产品数据库,不定期发布绿色建材星级评价标识等信息。加强对绿色建材的宣传引导,利用新闻媒体和微信、网络平台等新媒介对绿色建材产品进行宣传,引导社会公众使用和应用绿色建材产品。

  发展绿色建材新业务和新模式。鼓励互联网企业无缝对接建材制造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产品、市场的动态监控和精准营销服务。鼓励开发建材研发设计、产品制造、安装、技术咨询服务,打造建材全产业链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引导和支持建材企业,针对个性化需求,开展服务型制造,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转变。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13)

  以创新为先导,以煤炭精细化采选、电力绿色多元化生产为核心,推动铜川清洁能源产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到2025年,力争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全市清洁能源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

  煤炭采选。坚持“地下开采和地上洗选”并重,加快推进选煤、配煤、型煤、水煤浆、低阶煤提质、精选煤等先进煤炭优质化加工技术应用,提高煤炭质量。积极推广煤炭提质和分质分级、洁净型煤和高浓度水煤浆技术,提高煤炭采选能力和利用效率。推进煤矿安全绿色开采,提高矿井水达标排放率和复用率,扩大煤矸石井下充填、复垦和筑路利用量。

  电力生产。推动电力产业多元良性发展,率先发展直供电,支持华能铜川照金煤电公司、美鑫自备电厂提高电力装机水平,进一步强化超低排放改造。支持铜川矿业公司等煤炭企业与大型电力企业集团开展煤电联营合作,扩大电力生产高效和绿色化。

  加快推进能源高效化、智慧化项目升级。实施控煤减碳工程,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推进煤炭采选技术创新,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煤炭采选深度融合,支持煤炭企业加大产能利用率。开展效能赶超行动、碳排放对标活动,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碳,实施燃煤电厂节能改造。加速工业互联网推广应用,以玉华煤矿为主体推进“科技兴陕”项目,打造全国中小型复杂地质矿井的“5G+智慧矿区”高效化铜川模式。推进耀西煤田煤炭地下气化工程项目、丰邑煤田煤层气开发利用项目,实施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示范项目,提高煤炭资源开发效率。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无人化采煤、无煤柱开采等先进技术与工艺试点项目,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促进煤炭采选向高安全性、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

  加强能源绿色化、循环化装备应用。大力推广岩巷快速掘进、高效充填开采、智能工作面综采、薄煤层开采等先进技术装备。积极推进智能型变压器、智能配电系统、智能计量系统、智能型高低压成套电器装置、地埋式变电站成套设备等能源生产环节智能化改造。推动能源全产业链基础设施数字化,创建智慧能源示范区,打造全国领先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推行能源低碳化、安全化制度。落实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和能源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夯实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制度,加快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核查体系。加强能源建设和生产运营的环境监测,严格落实能源环境治理措施,开展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预防和降低能源开发使用的环境影响。支持企业加强工矿场景下智能分析,实现主动化、可视化、无人化、实时性的全方位监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因素的实时感知和动态预测预报制度。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14)

  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光电子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产业创新基金支持、基础研究投入税收减免、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等激励方式,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攻关项目和重大创新工程。鼓励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省内外优势企业、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共建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多种形式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解决企业生产技术瓶颈。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新材料、光电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骨干企业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等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以共同承担国家各类重大科技计划、产业化专项等形式开展产学研合作,解决产业创新发展共性需求。推进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技术评价、技术交易、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政策辅导、技术需求征集培训、企业申报科技项目辅助等服务。规范创新服务平台相关服务标准,提高平台服务效率。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15)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建立铜川市离岸孵化科技成果转移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发布科技成果信息,实现铜川企业技术需求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创新成果信息对接。积极探索“创新飞地”“研发+生产”“陕西制造—铜川配套”“西安研发—铜川转化”“关中建设—铜川增材”等创新模式,以便利的成果转化环境、完备的生产配套等多种方式推动西安等地创新资源成果落地铜川。加大对新材料、光电子集成电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吸引西安理工大学科学城创新成果落地铜川。支持西安光机所等高校院所在铜川开展科技成果中试、检验检测等环节,鼓励铜川骨干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成果中试与示范转化工作。探索技术股权、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多种灵活融资方式,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资本化发展。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16)

  推动重点缺失环节“补链”。着力引导企业布局产业链研发设计、核心技术、售后服务等关键核心环节,补齐产业链短板。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新材料领域,支持企业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或平台,提高科技研发与技术创新水平。鼓励企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拓展,补齐产业链高端环节缺失的短板,培育发展“微笑曲线”两端企业,提高价值链水平。在铝深加工、光电子集成电路等领域,努力扩大下游应用市场及服务环节,不断完善本地产业链条,扩大市场占有率。

  加快重点细分领域“建链”。积极招引省内外集成电路、汽车、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龙头企业来铜川建链。依托本地龙头企业建链,在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铝深加工、航空航天装备领域,围绕研发设计、先进制造技术、售后运维等缺失环节强化产业链招商,形成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集聚水平的产业链条。在新能源、先进陶瓷领域,鼓励高成长性的本地企业,加强与省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强化产业链研发设计等核心环节,注重做好和扩大下游应用环节。

  推动关键核心环节“强链”。在建材、能源领域,支持实力强、拉动作用大的企业,以低碳化、绿色化为改造方向,采用更节能降耗的先进技术生产制造,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业链绿色制造水平。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进行智能化改造,进行生产流程智能化管理,采用智能化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加产业链竞争力。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17)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18)

  加快推动两化融合贯标。积极组织开展国家和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和贯标示范企业工作。以耀州区获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为契机,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提升两化融合水平,通过建立研发平台、智能化生产控制系统、ERP管理平台、营销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管理平台等,形成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及操作层全方位信息化智能化营运管理系统。支持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经营管理,提升内部运行效率和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及市场竞争新要求的能力。

  提高企业数字化水平。完善“网+云+端”(工业宽带、工业云、工业智能终端)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工业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与服务“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拓市场”。通过平台助力企业上云上平台,协助工业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鼓励新材料、光电子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企业推广应用CIMS、ERP、SCM等信息技术,实施物资管理、购储运管理、设备管控、供应链管理等应用,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智能化、产业链全程监控和管理自动化。支持企业推进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加快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鼓励尧柏、铭帝等一批优势企业创建智能制造应用示范企业,以点带面推进全行业智能化升级。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19)

  推进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构建铜川工业综合服务平台体系,形成“政府政策指引+实体经济+创新技术”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逐步打造成为陕西省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示范区。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与制造业融合,面向铜川市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建设铜川市工业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拓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企业应用场景。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在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铝深加工领域试点实施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促进工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集成协作。创新要素配置、生产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模式,加快工业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发展,促进工业企业由主要提供工业产品转向提供工业产品和服务的转型。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20)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21)

  着力打造绿色制造体系。支持企业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开发绿色产品,推行绿色设计,提升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水平。促进企业产品和设备绿色改造与升级,推进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打造一批绿色工厂。推动绿色技术突破及绿色标准制定,开展绿色设计示范试点。加强绿色管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搭建节能服务产业信息平台,完善信息采集反馈、发布系统,为企业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加快建设绿色园区,按照生态设计理念、清洁生产要求,加强园区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监管。在绿色建材、清洁能源等领域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实现超低排放。

  大力推进节能节水。加快推广节能技术和装备应用,因企制宜推广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电机变频、供热改造等成熟适用的节能改造技术。在绿色建材、清洁能源、新材料、先进陶瓷等领域开展能效“领跑者”行动,支持骨干企业申报国家、省级“领跑者”。回收利用铝加工等领域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余压及可燃气体。加强能源和水耗管理,建立能源、耗水监督和目标管理机制,制定和考核企业能耗等级,淘汰高能耗设备和企业。严格工业用水用水总量控制,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发挥水资源价格调节功能,大力推进工业节水。

  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推动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服务等节能管理。推进产业园区循环改造,搭建循环经济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矿产资源智能化开采,支持企业申报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组织实施再制造技术工艺应用示范,开展铝合金、镁合金等领域产品再制造。推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的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大对完成超低排放企业的专项资金奖励,形成示范效应,带动高耗能高排放领域企业绿色化转型。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22)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光电子集成电路等领域为重点,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培育一批本土产业链龙头企业。实施百亿级企业成长行动计划,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战略投资、上市融资,推动市场主体增量提质,扶持一批百亿级企业。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鼓励企业对外收购、投资和产业布局,逐步形成跨省、跨区域企业集团。

  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鼓励中小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持续为整机企业提供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实施“小升规”扶持计划,做好小微企业政策帮扶和纾难解困。支持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提供零部件等配套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通过技术改造等措施不断升级和优化采工艺和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单项冠军企业或示范产品。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23)

  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鼓励大企业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生态。鼓励龙头企业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向中小企业开放。支持中小企业围绕省内外大企业的产业配套需求、供应链体系需求开展专项对接,建立协作配套关系。在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为上下游企业搭建线下交流合作平台,推动配套产业加快发展。

  加强质量监督管理。重点围绕中医药、绿色食品等领域,加快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集检测、采信、分析、发布于一体的质量信息服务体系,搭建质量社会监督平台。开展质量奖励评选表彰,完善质量奖励激励措施,在采购、招投标方面给予政策性优惠。加快实施质量标杆示范应用工程,总结示范企业典型做法,向全行业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健全黑名单制度、惩罚性巨额赔偿制度,大幅提高失信成本。开展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采取网格化、数据化、动态化等多元监管模式,严厉打击各类假冒伪劣违法行为,维护和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24)

  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质量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推广运用六西格玛、标杆分析等质量管理工具。建立完善企业主要负责人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责任追溯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及应急处理制度,切实履行质量担保责任及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对参与政府评优评先和年度考核的企业,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度,引导企业树立以质取胜的观念意识。

  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质量标准能力建设,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推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地方标准公开、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加强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建设,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建材等领域需求,更新计量标准,提升全市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搭建质量社会监督平台,提升对新型支柱和新兴未来产业的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能力。发挥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铜川)等已有检验检测设施作用,积极推动航汽铝材质量检测检验中心等设立,提升重点产业检验检测服务水平。

  加大品牌管理力度。推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引导集群内企业标准协调、创新协同、业务协作,开展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支持企业创建“陕西省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内影响力的品牌企业。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中国质量奖、陕西质量奖、铜川质量奖以及驰名商标,打造一批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产品品牌。围绕产业需求引进扶持品牌管理专业机构,为本地企业有针对性的提供品牌创建、市场推广、品牌管理等服务,为品牌企业提供品牌保护技术手段,鼓励品牌企业运用现代防伪溯源技术及手段。

PG电子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图25)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引进国内知名第三方服务企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依托耀州大数据产业园大力发展面向工业的信息技术服务,鼓励互联网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线上到线下等模式,增强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依托新材料产业园、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园区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鼓励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实施服务型制造示范工程,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依托互联网聚集社会化创新和生产资。